教學概覽
活動結合化學科教學與AI技術,讓學生透過分析肥皂成分與學習皂化反應,運用AI協助構思,針對不同類型皮膚,並設計創意肥皂配方。學生能夠理解不同原料的功能與反應原理,並在AI提示下探索多種組合可能性,最後動手製作樣本,進行觀察與反思。活動具備高互動性,提升學生對科學與創新應用的興趣。
適合年級/學生程度
- 對應科目:校本評核(SBA)、 生物(Biology)、科技與生活(Life Technology)、綜合科學(Integrated Science)內的單元,包括皂化作用(Saponification)、細胞與分子生物學(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)、生物技術(Biotechnology)等課題
所需時間
涉及的STEAM範疇
- 技術 (T): 使用AI配方工具進行成分建議與組合分析
學習目標與課程連結
- 認識常見肥皂原料(如油脂、鹼、水、香料、色素等)及其功能
準備工作
所需材料清單
前置知識或技能
活動步驟
詳細分步指南
1. 引入活動 (10分鐘)
- 解釋什麼是皂化反應及其化學原理
- 介紹AI如何在配方設計中提供創新建議
2. 配方構思與AI輔助建議(20分鐘)
- 學生分組選擇目標配方主題(例如:天然有機、抗敏感、環保再利用等)
- 輸入需求至AI工具中(如:「配製一款具抗菌功能、適合敏感肌的天然手工皂」)
- 分析AI回饋建議,包括原料比例、成分功能、配搭邏輯
- 記錄並討論配方可行性與創新之處
3. 製作與測試(30分鐘)
- 根據設計好的配方,學生準備材料並進行肥皂製作
- 觀察混合物變化,記錄溫度、質地、顏色等反應特徵
- 初步完成肥皂成型後等待冷卻,標記樣本
4. 成果展示與反思(15-20分鐘)
- 每組簡報創作主題、配方設計理念與AI提供的靈感來源
- 同儕互評:配方創意、可行性與實用性
- 教師總結:AI的建議是否準確?哪些部分仍需科學驗證?
關鍵教學點和討論問題
化學學科連結點
- 為什麼不同油脂會產生不同性質的皂?
- 氫氧化鈉與脂肪酸的反應比例有何重要性?
- 如何設計能穩定成型且具清潔效果的肥皂?
AI技術探討點
- AI提供的配方有何根據?是否有來源或參考資料?
- 若AI給出的建議不合理,如何批判性分析與調整?
- AI能否幫助我們設計出「傳統方式難以想到」的配方?
跨學科思考點
- 科學與創意是否可以同時存在?
- 在產品設計中,功能與美觀如何取得平衡?
- AI將如何改變未來科學研究與產品開發流程?
給老師的提示
AI應用技巧:
多元應用建議:
- 延伸為跨學科項目,例如:
- 視覺藝術:設計包裝與品牌故事
- 通識科/公民科:探討綠色消費與環保清潔產品
- 數學科:估算製作成本、利潤模擬分析
- 可配合STEAM展覽,展示學生成品與過程紀錄